掌上丹江口
本期编辑:朝一
汉江河柔和的曲线将丹江口分成南北两块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又给这南北两块地域
赋予了两个简洁而又浪漫的名字
即左岸与右岸
许多人都有自己偏好的一岸
也正是左岸的热情与兼容、右岸的含蓄与缄默
见证了丹江口世世代代的生活变迁
而这些都离不开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桥”
从左岸出发,打一辆出租“师傅,过桥!”
“走哪儿?”师傅麻利的问到。
人坐在车里,心却飞到了外面的景色当中。
小编不禁感叹,桥越修越多, 什么“大桥”“二桥”“汉江大桥”“网红桥”...估计再过两年,总量就要超越 “大武汉”了。
关于它们的故事,今天就讲给你听。
被时间偷走的均州大桥·
故事的起点
Bridge of Jun Zhou
· 时间偷走了均州大桥的青春,比起城市里快速出现的崭新高楼, 我更喜欢那些被时间淘汰的曾经辉煌的建筑。
均州大桥,一座很有年代感的大桥,连接起新港(左岸)和三官殿(右岸)物资货运流通,或许在那个时代,新港靓女和三官殿小伙也因这座桥而结成姻缘。
均州大桥建成于1971年,位于丹江大坝下游6公里处,它还有一个时代性的“身份”,是 建国后郧阳地区第一座大型公路桥梁。时至今日, 已经有50岁了。我们亲切的称它为 “老桥”
相比丹江口其他跨江桥梁, 老桥造型朴素,颜色低调,就像家族里踏实肯干的老大哥,默默在汉江河服役了50年。
因为修建时间较早,70年代的技术标准低,通行能力差,且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难以承受大坝续建物资运输和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
在2002年这座年迈的老桥被省公路局定位四类病害危桥。
你以为是均州大桥困住了时间,其实是时间偷走了均州大桥。
水都大桥·
右岸人的“生命之桥”
the bridge of life
· 如果说大桥是敦厚温顺的老大哥,那么水都大桥算得上是精明能干的“二哥”。在丹江口人民的心中它也有一个特殊的印记,“二桥”。
右岸因二桥而兴,正飞速蓬勃的发展,人们常说二桥是 右岸的生命桥,右岸的生机勃勃都是靠它得来。
如果选择一种方式去对岸,那“二桥”一定是多数人的首选吧。
从右岸到左岸,5分钟的车程,从静谧到繁华,许多故事就藏在这1128米的距离之中。
2006年建成通车的二桥,打破了丹江口人民脱贫致富的交通瓶颈,对移民安置、 丹江口市城区左右岸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桥的竣工使右岸城区和丹江口旅游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至今,右岸城区已经建设了湿地公园、旅游港旅,丹桂园、西城山庄公园......已经呈现出 “一步一景”园林城市的规划布局。
从右岸开车到左岸,有人说前者是 “下里巴人”,后者是 “阳春白雪”,而二桥却“挑”起了两岸的烟火与繁华,一面历史,一面潮流,不妨花费5分钟的时间来二桥感受一下~
汉江大桥·
桥中的“钢铁巨人”
The iron giant in the bridge
·坐车经过东环路,你必定会看见一座“钢铁巨人”。无数根似竖琴一样的钢索,高端霸气的外形,说它是桥中的“变形金刚”,不足为过。
如果说均州大桥是“老实敦厚”,水都大桥是“精明能干”,那汉江大桥一定是“现代高端”。
汉江大桥采用高低双塔双索面非对称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全长929m,主桥桥长770m,其中斜拉桥桥长490米,桥面宽度24.5m,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80km/h。
这个 “钢铁巨人”可不简单,桥梁建设采用BT模式,主梁浇筑采用目前比较先进的前支点挂篮悬臂浇筑工艺。 那么它必然成为丹江口市造价最高的桥梁。
话说,为撒修这座桥呢?
随着丹江口城市的发展,丹江口城区原有的两座跨汉江大桥(均州大桥和水都大桥)越来越显得承载能力不足,汉江大桥通车后,可进一步优化市区的路网结构, 为实现居住区与工业区分离的现代化城市进展更近一步。
选一个天气好的周末,骑车去汉江大桥打打卡,看看江景,白色的吊索桥一定会给你一个赏心悦目的周末体验。
均州八大景
PS:桥上两边的装饰牌是均州八大景的铜版画哦!(99%的丹江口人可能不知道)为设计师打call!
网红桥的约定有一个关于“1314”的故事
The story of "1314"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座桥的价值体现大概是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偷偷的告诉你, 网红桥中还藏着一个关于“1314”约定的秘密:网红桥全长1314.520米,如果有人陪你走过网红桥,那你一定要珍惜她/他。
· 网红桥于2018年9月19日建成,9月24日开通,是由北京市海淀区援建项目,横跨南水北调源头的优势和“网红”的外观迅速吸引了附近乃至外地的游客,是一座天然的步行桥,建成至今不少人来到这里打卡拍照,一到周末假期,这里也是家人散步、聊天带娃的好地方。
站在观景台,可以观赏到一江碧水穿城过的美景,还能一览游船的曼妙身影,去网红桥散散步,闲适的生活韵味都从中娓娓道来,夏天的夜晚,这个“网红”更加魅力四射~
过江过早,上桥下桥,它们见证了两岸的变迁,也悄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背后也一定离不开那些修桥人的故事。
偶然的一天
和爷爷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
从出生在40年代的爷爷的口中得知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均州大桥并不是汉江河上最年迈的桥
而是一座离大坝不远处的悬索桥,这座桥你很难找到它的踪影,因为在60年代它已经随着洪水一起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但是我们还能在湍湍江水中看到两个不起眼的混凝土桥墩残迹,在大坝公园的入口处你就能看见它。
据说它的背后还有一段悲壮的故事,你知道吗?
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
发表评论